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作者:信息中心  来源:教育信息化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11日 10:13  浏览:
温州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伏秋平
要: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兴未艾,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然而当这样的盛况来临时,客观地分析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在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及时发现和研究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工作偏差以及先进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试图对信息基础设施投资、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高校信息化建设 存在问题 思考和对策
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下,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绩显著,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标准研制与推广、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以及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个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正被各个高校重视和实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潜力,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等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
一、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渗透,正在并将继续引发高校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信息技术的革命形成了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巨大的冲击,使人们在教育机会与教育平等、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学校正规教育与社会终生教育、未来大学教师的角色以及新型教与学关系等思想观念和认识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带给人们在教育改革与变革方面许多有益的启示。
2.多样化教育教学模式的产生:当前由互联网技术为主要应用的各种类型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如远程教育、网络大学、协作型的互动学习、探究型的自主学习等)对传统的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在扩大了高等教育受益面的同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和理念,强调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利于学习者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逐步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补充。
3.改变了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可为学习者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另一方面,学习者通过获取信息和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促进信息素养与自身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为高校从注重知识传授到知识创新以及知识价值转化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教育信息化将为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起到强有力的催化作用。
4.教育规模与教育效益的提升: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来之际,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开始并继续尝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增大教育容量;通过建立教育信息化环境来加强教育过程的最大优化,以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管理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和管理职能的转变,形成高效的、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
二、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盛况来临时,客观地分析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在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及时地发现和探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工作偏差以及先进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潜在性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所在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信息化才会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1.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当前社会变革下,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教育领域相对来讲还比较保守和滞后,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课堂授课制仍然是当前大多数高校的主流教学形式。一方面,为数不少的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没有相应的建设规划、组织机构以及配套的政策和措施,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高校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程度还未真正对教师这个职业形成根本的冲击,绝大部分的教师已经习惯了多年不变的教案和教学模式,仍靠一支粉笔论天下,并没有要改变它的需求和压力,甚至多少因自身信息素养的原因,不愿意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改变自己和改变学生。上述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信息化建设投资效益有待提高。目前几乎绝大多数高校都接入了Internet,有了自己的校园网。由于投资渠道的不同以及管理体制上的区别,一部分高校因资金上原因,使进一步的建设难以为继;而一部分的高校(一般为重点大学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地方性高校)已开始不惜耗资几千万为现有校园网进行升级和改造。根据最近发布的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趋势预测显示,2004年教育行业信息化投资达到了近240亿元人民币,比2003年增长8%左右,2005年投资将较去年增长9%左右,超过270亿元人民币,预计2006年将达到300亿元(其中高等教育行业将占去七成以上)。在投资不断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因盲目投资而造成的铺张浪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致使其设施设备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信息技术产品的成本也越来越低,加之IT项目中存在着很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如果一些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追赶新潮,超前投资,势必造成一部分投资的缩水。我们痛惜地看到,几年前有些高校因没有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急于建成了求大求全的校园网,然而在这几年的设备更新换代中,使为数不少的设备在几乎还没有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就被淘汰掉了,造成了资金的间接流失。当前不讲究投资效益,不重视总体规划,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设施轻资源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通病。
3.过于神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评估指标的指导意见,高校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普及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直观化、信息传递多媒体化、多途径获取教学信息、增大课堂信息量以及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的优越性使人们耳目一新。一时间所有的课程都以有计算机辅助为要求,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授课为目标,在有些人看来似乎借助先进的技术就能够解决所有教学中的问题,过分夸大了物质技术对人的教化所起的作用。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得部分教师在教学上的应用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热衷地追求教学手段的先进、便捷和高效,而全盘否定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事实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其价值多元取向而突现出的实际效能问题。就以计算机网络为例,人们几乎都一致认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双重的。在实际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因使用不当所产生的弊端已不断地浮出水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我们常常为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多数情况下基本相同而感到困惑,又为由于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退场,使面对机器的学生因情感缺失、人格缺失所引发的学习问题而深感担忧。显然,几百年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争论与对立仍然非常突出地反映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我们必须对已发生的问题和将要发生的问题有所认识、有所思考和研究。
4.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工作,尤其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成为重中之重。但从目前各高校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信息高速公路上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现象,造成广大师生对信息设施的使用仅限于一般的信息浏览、发送邮件和聊天等一些最基本的应用,远不能满足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信息资源使用的需求。究其原因,一是各校在信息化建设上急功近利,对能够在短时间即见成效的硬件设施建设上力度比较大,而对费时又费钱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就比较疲软;二是各学校之间、学校内部在信息资源的开发上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规划和协调,导致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另外,由于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使大部分信息资源库成为信息孤岛,严重地存在着互操作性和共享性等方面的问题。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严重滞后已成为高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三、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对于教育信息化整个体系而言,信息设施建设是基础,信息资源建设是核心,信息资源和技术的应用是目的,政策措施以及信息化人才培养是保障,以下就这几方面展开一些探讨:
1.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注重投资成本与利用效益的核算。高等教育走向信息化、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教育教学信息化已成为每所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应当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高校都应当成立有校级领导直接负责、由专门责任部门以及院系负责人参加的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决策机构,对本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应当成为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的原则,从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决定自己的应用需求及分期目标,确定和实施具有自己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根据当前国家倡导的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改一改“一哄而上”的老习惯,要对建设预算进行瘦身,提倡厉行节约办建设,各项投资需严格进行市场调研、技术论证以及利用效益评估等步骤,做到应用为先,够用为度,积极稳妥地建设和发展。另外,针对所有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使用、长短期投资的风险分析与研究几乎是空白的实际情况,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投资经费的效益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探索提高资金利用率的良性运行机制,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节约型的预算方式和投资模式,使高校有限的信息化建设经费发挥更大的效益。
2.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实效性。高校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效率和质量,其中提高质量是根本。由于高校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影响教育质量与效果的因素不仅仅是由教育技术、教学手段这个单一的因素所决定的,而是涉及到教育教学过程的所有组成因素。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需要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就教学过程来讲,对于教师、教学资源、学生所组成的整个教学系统,我们始终要关注教师通过各种手段的“解惑”以及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的习得,关注学生在这种师生交互中所起到的精神和人格上的变化,不能全盘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代替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完全依赖于网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在努力以优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的同时,应当注意到人文精神、价值观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校园文化的熏陶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格的内化所起的作用,要认识到这种人文教化的过程,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是单纯的技术手段、互联网所不能替代的;我们在充分认识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科学技术的多元价值取向进行研究。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在认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能够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有效途径,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另一方面要谨慎地对待信息技术应用中所存在的双重效应,把握好这种非人性的知识工具在利用时对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只有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充分、有效、合理的利用,才会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3.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是学校信息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目前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将面临建立统一标准的数据仓库和建立优质的数据共享服务体系两大任务。为此,一方面学校要对全校数据资源系统实行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开发和管理。在信息资源的开发中,要依据国家相关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来定义和描述各种数据库信息、学习者模型规范以及学习对象元数据,参照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中的学习管理系统的原则和术语,统一各个软件信息采集标准和信息编码标准,实现校内校际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换。另一方面对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针对教学、科研、管理等不同内容的、具备强大搜索功能的门户网站,使广大师生通过简单操作即能获得相关信息与服务;同时还要以数据镜像的方式,建立全球教育资源吸收系统,通过互联网对一些高质量的图书馆、专业数据库建立镜像,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专业、更加前瞻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资料。
4.重视高校信息化人才培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全体人员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效,决定了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程度。因此,做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和工作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意识,已成为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培训和培养工作,首先是要提升教职人员信息化素养。学校应当根据岗位和职能的不同,安排教职人员通过相关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形成四种队伍:一是信息化教师队伍,使在职教师普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执教从教能力;二是信息化管理队伍,使教育、行政的管理人员具备与职能相关的信息管理技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三是信息化技术维护队伍,使在岗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够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四是信息化理论研究队伍,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总结、研究、探索,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指导。其次,是加紧对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学生信息技能的训练。根据最近相关媒体对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多数学生的上网目的还只停留在网络聊天上,因此要因势利导,创造更好的条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学问做研究,使学生在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四、结束语
尽管近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一直呈现方兴未艾的趋势,在短短十年内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和应用。但是实际上,我们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运行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产生的实际教学质量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对以不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效果、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缺乏深层次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对当前高校信息技术应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成本效益等方面的情况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要更加切实地关注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育这一根本性的课题,更加深入地探讨其中的机遇与挑战、潜力与弊端、成功与困难等,进行不断地实践、探索、反思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助力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栋.美国大学“信息化校园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4):47
[2]陈志良,高鸿.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悖论之反思[J].哲学研究,2004(2)
[3]刘占荣.数字世界的大学:创新潜力与挑战[N].中国教育报,2005.10.24(5)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06年12月11日 10:13

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 - 维多利亚老品牌网址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