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新时代劳动者在创造性劳动、数字技术应用、持续知识获取、跨领域协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光电制造学院(以下简称光电学院)作为国家“双高”专业群建设单位,坚持在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上下功夫,以学筑基、以德铸魂、以行提质、以志蓄力,打造精工文化培育新时代工匠,打通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努力培养德技并修、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大国工匠。
“立学”筑基,因才施教促知识养成。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新时代工匠的立足之基。光电学院根据不同区域特征、不同专业类别、不同学生群体构建“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系统管理、多样成才”的知识养成体系,利用学业大数据、人才需求调研等信息为支撑,针对地方智能制造产业对设备制造、产线设计、质量监测、系统运维等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知识传授的组织框架,以项目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新兴的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与传统的机械加工、模具制造等专业进行整合成立专业群,同时,多措并举引企进校,校企联合开发专业教材、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师技能培训,为满足跨领域学习和个性化培养需求创造新渠道、新载体,推动专业建设走在前列,毕业生获得企业追捧,近年来,学院建成国家骨干专业、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主持制订3项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8.5%以上,其中,规上制造业企业入职率达到82.5%,在第三方调查中,用人单位满意度100%。
“立德”铸魂,以身为正树强国担当。“强国有我”的坚定信念是新时代工匠的奋进之魂。光电学院结合工科专业特点,推动“显性”教学内容与“ 隐性”思政元素无缝衔接,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协同育人,把思政教育落实在车间里和生产中,将“思享课间操”“强技有我”系列对话、宣讲活动全面铺开,把理想信念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行为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并且,充分结合工科学生善于实践、善于探索等特征,开展“科普进社区”“乡韵智造坊”等志愿服务活动,以技术创新、设备维护和教育服务等多种形式为乡村、社区和中小微企业“解难题、创价值、助民生”,让学生在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体悟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率超过69%,平均服务时长达137小时,每年服务企业、社区、村社超30家,学生主持的《智能绕面机》创业项目为农户平均每月增收超4000元,学院在“挑战杯”“职规赛”“互联网+”等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立行”精进,多方协同增实践技能。精进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工匠的职业特质。光电学院顺应由智能技术、数字孪生和信息系统等新生产工具带来的社会变革和人才需求,以真实车间、未来工厂、网络教室为蓝本,建设国家光机电教学资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一批线上平台,拓展实践教育的空间和时间维度,让技能学习不再依赖课堂,平台注册学员12万人,其中在校生91502人,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含港澳台)的2079家单位,用户活跃度高达96.9%。探索“多主体”实践育人模式,联合行业企业、政府机构成立职教联盟,积极参与温州湾新区产教联合体和全国金属新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共建公共实践教育基地和企业实习实践基地,围绕就业导向,打破专业限制,组建多专业融合的企业虚拟订单班,推动“实习+就业”的课程设计,前置岗前培训和入职教育,组织知名企业导师与相关专业班级结对互助,让学生提前开展岗位技能学习和职业体验,降低企事业单位用人成本,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社会竞争力,项目每年惠及600多名学生,实现毕业证、技能等级证“双证”全覆盖,获高级工比例超过70%。
“立志”蓄力,实干争先塑工匠精神。持续地追求卓越是新时代工匠的价值追求。光电学院紧扣教育目标、课程内容、实践机会和文化氛围“四维度”培育工匠精神,将职业素养、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培养目标纳入专业和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以“追光逐梦”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邀请劳模工匠、知名校友与学生面对面开展“思享汇”,观看劳模工匠创新成果展,在举办全国、全省和学校技能大赛过程中,发动学生参与组织并现场观摩,充分发挥榜样力量让学生感悟一技之长、工匠精神对于国家繁荣、社会进步和个人成才成长的重要意义。并且,全面实施学徒制和实践型培养,坚持开放实训实验室和设备,由浙江工匠、技术能手、技能大师牵头打造“精工机械阁”“数字智造屋”等5个技能工匠坊,通过项目式、导师制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技能,选派优秀学生参加各类国内外高水平技能赛事,鼓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学生每年获得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超过50项。
网站链接:https://hs.china.com.cn/m/zixun/158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