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大大强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少数民族学生艾孜海尔·爱沙江:“在工贸学院,少数民族工作室帮助我快速融入班级、融入校园、融入城市,它是我心中的’温暖家园'。”
设计与艺术分院辅导员高莎:“成立少数民族工作室,帮助少数民族同学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在成长。大家一起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确保每一粒石榴籽都变得滋水丰盈、红润饱满。”
她们口中的工作室有一个温暖的名字——“红石榴”民族学生服务工作室,意在“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10月17日,民族同学热议党的二十大
年初,我校《以“红石榴工作室”为载体的民族学生服务育人体系的创新与实践》项目入选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国共有100个项目入选,其中高职院校12个,该项目也是温州高职院校唯一入选的项目。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依托“红石榴”工作室等载体,面向全校各民族师生广泛开展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政策解读等工作,探索出了“有形、有感、有效”的民族学生特色培育路径,蕴育出了卓有成效的服务育人品牌。
全要素营造环境,实现民族融合“有·形”
打造民族节庆融合平台。借助节庆活动开展多姿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宣教活动,通过民族节庆的民俗文化及精神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民族融合。学生谢伊代·阿上杜热伊木来自新疆伊犁,她说:“少数民族同学中有很多擅长主持、歌舞的,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每当我们在操场载歌载舞,汉族同学们都会自发地围成大圈,大家旋转着歌唱、舞蹈,所有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里。”
营造开放融合的生活环境。推行“寝室一号床位”工程,为了帮助民族同学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入学前,学校统筹安排少数民族同学与汉族同学混合住宿,且每个寝室安排1位民族同学;餐厅开放各类民族风味窗口,既满足民族同学饮食需求,也丰富其他同学餐饮体验。
从没去过新疆的张湄翎同学,却是一个“新疆通”,她知道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打招呼的区别、伊犁的薰衣草何时开花、哪个时节的天池最美……这些新疆的风土人情都是来自新疆的室友告诉她的。她表示,来自新疆室的友为她大学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也会将新疆作为自己和舍友毕业旅行的第一站。
营造民族融合教学环境。合理分配各班级民族同学数量,日常教学注重民族融合,形成学业互助结对的良好氛围;整合多民族融合型师资,建立由内派教师、专职辅导员、专任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增强民族融合教育能力和水平。
全过程赋能发展,实现民族学生“有·感”
以资助政策赋能。优化民族学生资助政策,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奖、助、贷、勤、补、免”多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实现民族学生“应助尽助”,点亮民族学生的人生梦想和希望。
掌握民族学生资助需求,依托大数据对民族学生进行精准分类,对低保家庭学生、家庭突发变故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残疾学生等,给予相应层次助学金。
建立民族学生奖励机制,设立专项助学金,对表现极突出的民族学生予以叠加奖励、资助。
以教育教学赋能。建强用好“网络思政”,做精做强“新疆古丽在温州”抖音号,并拓展至bilibili,打造“辅导员的叨叨”、“疆来的榜样”等育人栏目;根据专业内容和民族学生实际,挖掘专业课程资源,创设个性化、特色化教学模式,党员与民族学生结对,对其专业学习、专业实践进行指导;增设技能实践课,引导民族学生高质量完成专业实践,培育工匠精神、职业精神、爱国精神。
以璀璨文化赋能。瓯越文化传:为民族学生定期开展文化大讲堂,体验以木活字、瓯塑为代表的国家非遗项目,体悟中华文化,组织民族学生参观温州国际时尚文化产业博览会,担任青科会、亚运会志愿者;传统文化读:鼓励民族学生积极选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公选课,鼓励学生参与“传家训、扬家风”系列主题活动;区域文化学:组织民族学生前往温州数学名人馆、苏步青故居、苏步青励志教育馆、数学奥妙馆、姜立夫故居等体验学习,让民族学生看温州“群星璀璨”,提升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以红色教育资源赋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浙江、温州“红色根脉”资源,开展爱党爱国、时事政策教育。
瞻仰红色基地。充分利用浙江、温州红色文化资源,将其嵌入思政实践教学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让“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像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一样,让红色文化资源被民族学生“自然而然吸收”,将红色文化基因植入学生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因时而讲,抓住党和国家重要节庆、活动、党史事件、党史人物纪念等契机,进行主题宣讲。如国庆节组织民族学生观看《我和我的祖国》《夺冠》《我和我的家乡》等影片,并开展讨论交流,让同学们感受祖国七十多年的巨变,感受个人与国家的休戚与共、共心同力的紧密联系。据理而讲,善于讲能够产生认同、引起共鸣的经典史事,善于讲给人启发、给人启迪的观点主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清楚讲透彻,让红色故事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共情而讲,注重关照民族学生的心境、感受、环境及经历,用真挚、朴实的情感,用好与民族学生一道赴山西潞城革命纪念碑缅怀先烈的机会,帮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红色短剧《爷爷的军旗》短视频获得2020年浙江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2021年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二等奖。
以温州人精神赋能。宣讲“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组织开展“温州剧里看中国”研究,开设温州企业家系列讲座,学习温州人“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勇于把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品质,让民族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使命,厚植温州城市特质品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疆”来的温州力量。
全方位投身社会服务,实现立德树人“有·效”
理论知识习得与实践知识习得双促进
·画好面向朋辈、校园、市域、援疆、兴疆五层同心圆,展现民族学生使命担当,锤炼意志、提升技能、涵养品格
·发展民族学生党员,树立民族学生爱党爱国、励志成才榜样
·组建“石榴结籽”多民族融合学生服务团队,为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等重要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组建“瓯潮er”民族政策宣讲团,服务温州市域民族流动人口,宣讲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其子女提供学业辅导等服务
·打造“新疆古丽在温州”主播团,为新疆特色农产品代言,助力“浙疆”共同富裕
·做好民族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打造“兴疆有我”公众号,展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
·鼓励民族学生返疆就业创业
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双提升
网络链接:http://www.asdpw.com/n137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