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待业的大学生在想什么?

作者:不详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04年06月14日 08:27  浏览:

  待业的大学生在想什么?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3年9月,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率为70%,也就是说,30%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暂时没有找到工作。

  这些游走在职业生活边缘的待业大学生(指已经取得大专以上文凭,但尚未与任何用
')
人单位签订劳务合同,或者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目前处于无业状态的大学生),生存状态如何?他们能够接受自己现在的生存状态吗?他们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抱有怎样的期待?

  一项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完成的调查显示,待业大学生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生活朝不保夕的只是极少数;多数待业大学生对暂时找不到理想工作持“理解”态度。

  与一般的失业人员不同,待业大学生虽然暂时没有工作,但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意味着生活来源的“中断”。家长依然可以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且,做一些临时的工作,挣钱养活自己,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接受我们访谈的30名待业大学生的基本生活均有起码的保障。其中有17人可以自食其力;6人接受父母的基本生活费,自己打工补贴;6人仍然靠父母亲友供养,1人享受社会低保。

  不过,对于自己目前的生存状态,待业大学生们非常坦率地表示了自己的不满。这些不满相对集中在收入水平、工作环境、发展机会等几个方面。

  按照以前的传统观念,待业总会让人觉得有些尴尬和无奈,但是,对于今天这些暂时处于待业状态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观念显然已经过时了。接受访谈的30名待业大学生,大部分是已经找到了接收单位,但认为“不理想”而主动拒绝掉了;由于没有找到接收单位而待业的不足一半。而且,在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的待业大学生中,也有1/3表示,自己“并不着急”,要“看准了再说”。

  由此可见,社会给大学生提供的工作机会相对不足固然是造成大学生待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但许多大学生宁可待业也不肯从事不理想工作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自己“拒”掉了工作还是工作“拒”掉了自己,这些待业大学生中并没有人愿意长期待业。从不安、焦虑到冷静反思,是多数大学生的心路历程。

  调查发现,多数待业大学生对当前这种待业状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有63%的待业大学生表示,能够接受半年以上的待业期,还有近半数人有一年内找不到工作的心理准备。

  显然,对于毕业后暂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多数待业大学生认为“没什么不正常”。

  也正因为如此,待业大学生并没有一般的失业青年那么焦虑。他们认为自己未来“有机会过上富裕生活”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的失业青年。

  作为一个特殊的失业群体,待业大学生在对社会、对未来、对人生价值的认知上,与一般的失业青年有什么不同?

  调查显示,相对而言,待业大学生对人生信仰、目标选择、价值判断等终极关怀层面的问题比其他失业青年更为关注,其选择也更接近社会主流文化的要求。

  比如,待业大学生比其他失业青年更认为人应该有信仰,他们的人生信念比其他失业青年更为积极。

  在实现生存与发展目标上,待业大学生更强调依靠个人。在接受访谈的待业大学生中,47%的人认为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需要“靠个人实力、综合能力”;37%的人认为“靠能力+关系+机遇”;只有10%的人选择了“主要靠关系”。对于待业大学生来说,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使“关系决定一切”的说法失去了“信度”。

  此外,绝大多数处于待业状态的大学生都渴望得到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培训机会。关于自主创业,三分之二的人有这样的想法,但苦于没有资金和相应的扶持性政策。

  待业大学生怎么说?

  访谈对象:女,22岁,青岛某高校财政专业本科毕业

  工作不是找不着,而是想找一个好点的。到财政局或税务局工作是我的职业目标,也和我所学的专业对口,但今年这两家单位都没有招人。虽然也有几个单位想要我,比如银行,但我不想去。我现在在家自学,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上靠父母,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访谈对象:男,22岁,济南某高校应用电子技术专科毕业

  虽然没有工作单位,但我一直有些事情做,也没闲着。我没有感觉到什么压力,精神上、经济上都没有。我觉得目前这种状态挺有意思的,很自由。因为我手头有几个活儿,只要有一个成了,就能赚一笔。周围的人都劝我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我认为凡事关键在自己。

  访谈对象:男,21岁,沧州某高职院校电器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

  我目前没找工作的原因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市里和一些专业对口的单位要求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县以下单位条件要求低一些,但是父母不同意我去。好不容易看到一个招聘广告上没有工作经验的要求,去了之后还是要经验。真后悔当初选择了这个专业,本以为就业机会很大,实际上很小。

  访谈对象:男,23岁,济南某成人高校物业管理专业2001年高职毕业生

  2001年毕业后,我有过两次工作经历。先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楼盘销售,业绩还不错,曾升任销售经理,但由于个性太强,与老板发生了工作纠纷,2002年4月辞职了。2002年6月,我进入一家物业公司,开始干得也不错,后来又是因为与经理发生冲突,辞职了。

  我觉得自己很有能力,是个人才,就是与老板处不好关系,可能是太自傲的原因。访谈对象:男,23岁,沈阳某高校全日制普通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我现在感觉不是很好,工作没着落,经济上也紧张。真没想到会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一直以为“失业”、“待业”这些词和自己联系不到一起,现在才发现不是这样的。用人单位一般第一句话就问“有工作经验吗”,第二句话就问“哪个学校毕业的”,而大街上每个走着的人都毕业于比我好的学校。结果,我还是没被挑上。

  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都不是一个“大学生过剩”的国家。然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却无可争议地摆在面前。

  大学生就业难,除了部分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不就业的主观原因以外,客观上更多地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目前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还有计划经济的影子,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这使得当前的很多大学生对书本之外的知识知之甚少,成为好看但不中用的“绣花枕头”。

  当前的高校教育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大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堆应聘技巧,但在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敬业精神、诚信意识等方面,却常常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另外,虽然各高校都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迄今为止,我们却还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每年春节以后到毕业前夕,怀揣自荐材料“南征北战”到处“赶场”,依然是大学生就业的一道独特风景。

  因此,逐步转变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协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整合当前各地分散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资源,应该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当务之急。

  调查背景:本次调查由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两部分组成。对上海、沈阳、青岛、沧州等不同类型城市、30名待业大学生进行了个案访谈,并对济南市历下区的3000名青年进行了问卷调查,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753份,其中,失业青年231人,失业大学生50人。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04年06月14日 08:27

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 - 维多利亚老品牌网址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