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这里的大学生为什么这么容易找到工作?

作者: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5年05月04日 20:45  浏览:
· 图/文:童真在 ·

眼下又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时节。每个想找一份好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都在赶招聘会、赶宣讲会、赶面试……多少大学生慨叹:找份工作怎么这么难?

然而,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绝大多数学生早早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起薪达到3000元左右,"一个学生几家要"的场面屡见不鲜,机械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订单甚至排到了2008年。一所普通地方高校的毕业生何以如此抢手?这个"奇迹"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

"工科专业就是要跟着市场走"

上海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陆祖尔老师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这几年我们机械工程学院扩招得很多,但就业率并没有下降,反而稳中有升。"他介绍说,2004年上海理工大学机械设计类和机械制造专业

设备较先进的液压控制流水线实验室。拥有与企业生产线几乎同步的先进设备。
毕业生的起薪分别比上年上涨了65%和28%。过去,毕业生愿意接受月薪1200元至1500元左右的工作,"如今他们选择多了,薪酬也水涨船高。拿着3000块工资的合同,很有点做'工程师'的感觉。"

谈起毕业生受欢迎的原因,陆老师认为,一是这几年制造业强劲反弹,工科的毕业生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二是学校的教学一直以紧跟最新最实用的技术为指导方针。"经典的原理就那么些,但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工科专业就是要跟着市场走,什么技术新,什么技术有用,就学什么。"

他举例说,前几年交通工程专业的老师发现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但相关人才缺乏。他们连忙收集资料,自编教材,硬是在大四把轨道交通课程加了进来。"后来好多企业笔试的题目都涉及到相关知识,我们的毕业生占了不少便宜。"

理工大学工程实训中心的大学生创新工作室。这里诞生过上海市机器人大赛银奖作品、大学生“挑战杯”金奖作品。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也是抱着相同的理念进行的。据副院长林建中老师介绍,本着"让学生了解社会,让社会了解学生"的宗旨,学院允许大四学生两学期都在企业里实习,连毕业设计也在企业里做,每8-10个学生配一个指导老师。学生的论文以最新的设备为平台完成,有些甚至可以直接转化成技术成果。前几年许多企业引进数控机床,他们马上设置了数控机床操作的实验。2004年,参加数控机床操作证考核的毕业生通过率达到90%,而拿到证书的毕业生更是格外受欢迎。

"作为工科专业,我们一直很强调市场敏感度。实验室来不及更新,我们就把学生直接送到企业里去,让他们更直接地接触实实在在的东西。很多企业反映:我们的毕业生实惠、好用,他们很喜欢。"他也承认,这样的教学改革遭遇了一定的质疑。"有人说这样的教育太功利,不像高等教育。其实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寻找实践技能和理论素养之间的平衡点。"

为此,学院鼓励学生在实习期间尝试不同的岗位,不要做单纯的技术工人。"我们也对企业提出要求,希望学生们不光能做技术,更能够到研发、营销和管理的岗位上实践,提高他们实习的层次。"

现在,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又有了新的想法。两年前,看到许多新技术无法投入实际生产的状况,机械工程学院就开始酝酿新添技术经纪人专业。林建中说,希望不久的将来,机械工程学院能培养出科研和市场之间的造桥人,改变相关人才几乎空白的状况。

"只要脚踏实地,就能收获明天"


机械学院学生荣获上海市机械类毕业设计一等奖的作品.
小陈是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2003届毕业生。大四开学不久,他就拿到了上海通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聘用合同。"当时我已经在'通用'实习几个月了,各个部门的岗位都干了个遍。"小陈说,当别人还在历经数轮面试的筛选时,他已经和公司基本达成了留下工作的意向。"公司对我的实习表现比较满意,各个部门的运作也都熟悉过了,又专业对口,没理由不留下来了。"小陈语气里有一种理所当然的自豪。

赶上了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他深感幸运。"学校把理论课集中在前6个学期,大四两学期放手让我们去实习,这在其他学校并不多见。实习期间,我不断地发现问题,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加上导师的指导,感觉自己进步了不少。同时单位也觉得有机会全面地考量我,毕竟比单靠简历和面试来评判一个人,要可靠多了。"

记者问他:"学工科,学机械制造,不觉得辛苦吗?"小陈释然一笑:"当初觉得这个专业很辛苦,又要学理论,又要进实验室,还要到车间里去做很多金工实验。后来才发现这样的感性认识,对以后干技术活很有用处。"说到工科学生就业,小陈觉得扩招并不一定带来就业难。"其实路要一步一步地走,跟着社会的需求走。我觉得只要脚踏实地,最后一定会得到收获。勤勤恳恳地学,掌握新技术才不会被淘汰。工科专业尤其如此。"

和小陈同进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上理工学子共有20多人,都是长期实习,毕业时直接与公司达成意向。03届还有一个同学去一家仅有十来人的小公司实习。实习将结束时,机械专业出身的老板让他拆开一台新来的机器,再重新组装起来。他做到了。老板当即拍板要人。从此他成了公司的骨干,大小谈判都有他的身影。"我们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们是最实干的。"小陈这样总结他们的优势所在。

从象牙塔的窗口向外望

1998年,随着教育部下发通知,轰轰烈烈的高校扩招开始了。高校的入学率一下子从7%上涨到了13%,涨幅几乎达到100%,象牙塔内突然变得异常拥挤。4年之后,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毕业了。踏入社会寻找工作,他们陡然间发现,象牙塔外同样拥挤不堪。就连当年向教育部建议大学扩招的经济学家汤敏博士也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大学生就业可能越来越难。"

本科学生的金工实验室。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特地布置成海边沙滩的样式,营造“学中玩,玩中学”的氛围。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审视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抢手的现象,不能不引人深思。大学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扩招究竟是不是导致就业难的直接因素?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供需矛盾?

其实比较周边国家,例如菲律宾的大学入学率是31%,泰国是35%,韩国是78%。如果说韩国人均GDP一万美元以上,中国人均仅一千美元,不能比。那么菲律宾的人均GDP比中国还稍微低一些,仅800到900美元,我国人均将近一千美元,为什么大学生入学率刚达到13%,社会就似乎无法承受呢?

汤敏说:"我们的高等教育的改革滞后。整个社会发展非常快,经济结构发展非常快,企业的需求也发展非常快,但是我们大学教育本身发展比较慢,我们的专业设置,我们的教材,我们对学生培养的方式,还没有很快赶上社会的需求。因此企业感觉到,我们有些大学生出来上不了手,做不了事,所以企业不太爱要我们有些新毕业的大学生。"

的确,长期以来,高校专业设置结构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相接轨,而这种矛盾被高校的扩招进一步放大。一些专业受教学条件限制招不多,另一些专业则扩招规模逐年增大,终于导致供大于求。人才的缺口依然存在,大学毕业生并非数量上过剩,而是结构或是流向上不合理。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有根深蒂固的"白领情结",不愿意投身技术行业,宁可在白领职场上拼个头破血流;另一方面随着制造业的复苏,许多企业很需要有技术、有头脑的新鲜血液。大学生觉得找工作难,许多企业同样也觉得难以招到合适的员工。

数控机床实验的学生作品。数控机床的技师这几年处于奇缺状态,掌握该技能的毕业生格外受欢迎。
以长三角各省市为例,如今的140万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占的比例仅为6.2%。印刷设计、信息防御、IT程序和数控编程等工种,正面临人才缺口过大的困境。资料显示,目前,市场上"白领"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而计算机、设计等"灰领"人才却处于奇缺状态。上海理工大学正是瞄准长三角制造业强劲反弹的人才缺口,成就了就业的好局面。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上海理工大学"教育本土化"的理念,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近几年来,高校扩招使得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走上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更多地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的任务。市场经济的影响无处不在,高等教育也概莫能外。高校的教育结构必须紧跟市场需求调整,毕业生才能有好的出路。完全倒向市场,一切为了就业,是高等教育的倒退,然而完全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脱节,无疑会使人们对高教丧失信心。

象牙塔内依然书声朗朗。但从象牙塔的窗口向外望,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深思。(完)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05年05月04日 20:45

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 - 维多利亚老品牌网址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