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周济:正视教育困难和问题并通过改革予以解决

作者:信息中心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6年04月18日 11:24  浏览: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在旧中国经济十分落后、文化教育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英明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在艰难曲折中不断发展进步。进入新世纪,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 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进展,呈现出新气象,做出了新贡献。

一、世纪之交我国教育事业的历史性成就

普及义务教育成就巨大,农村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2000年我们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伟大目标,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进入新世纪,我们不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农村教育被摆到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中央出台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重大决策,集中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加强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带动中西部农村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多年来影响和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2005年,全国“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超过95%,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左右。

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增强。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这是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正确决策,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05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高度重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深入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工程。“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有力推动了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已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力军。高校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高等教育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职业教育在改革中不断发展,继续教育日益成熟和完善。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通过改革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实现了重大转变,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加快培养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各级职业学校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订单培养。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达到664万,中等职业教育连续滑坡的局面得到了扭转。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蓬勃发展。

素质教育全面展开,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切实加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贯彻落实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与有关部门联合就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系统调研,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坚决贯彻2004年中央8号、16号文件和两次中央工作会议、胡锦涛同志两次重要讲话精神,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推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高校连续多年保持稳定的良好局面,为全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条件更加坚实。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改善,教师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建立和完善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推动了教育现代化进程。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教育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着眼于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推进教育公平,认真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全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按新政策、新机制运行。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教育乱收费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在高校招生工作中实施了“阳光工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一次就业率保持在70%以上。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切实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整体水平大大提高。我国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已成为人力资源大国。目前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近7000万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教育优先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和严重困难: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都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类教育之间发展的差距大;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临很大困难;教师队伍的质量、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的各项改革有待继续深化等。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样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基本矛盾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一方面,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人才资源开发有着强烈的需求,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和少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对其子女的教育期望值不断提高,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趋旺盛,让子女有学上、有好学上成为人民群众最大的愿望;另一方面,我国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应该看到,当前教育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正视困难和问题,并通过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积极予以解决。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须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社会一个极其重要的认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对于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必须有一个新的提高。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我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实现可持续发展唯一的潜在优势是人力资源,必须切实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13亿人口,素质低,就是沉重的负担,素质高,就是丰富的人力资源。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是基础,是前提,是保障。因为和谐社会将是人充分、全面发展的社会,而教育的普及和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因为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需要全体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而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的最直接手段。因为教育的发展程度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和谐社会就难以构建。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根本上还是要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还有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的择校问题,以及长期以来广泛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根源在于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有强烈的需求。当前我国教育的基本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努力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努力使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公平机会。只有发展了,教育中的众多突出矛盾才能迎刃而解。

真正提高对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集中更多的精力和财力,真正把我国的教育搞上去,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三、“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完成好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三大任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把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工作的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坚持德育为先,从根本上改变重智育,轻德、体、美育的倾向,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切实提高学校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

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抓住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大好时机,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把这一关系我国教育长远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全面提升我国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坚决完成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任务,继续积极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东、中部地区要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和质量,大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确立起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观念,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发展思路的根本转变。职业院校要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切实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大力改变一些课程教材陈旧、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加快建立新的课程教材体系、考试评价制度,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深入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着力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加快提升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强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能力。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进一步繁荣和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着力推进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的建设。

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队伍,坚定不移建设好人民教师队伍,着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调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教师质量。统筹城乡教师资源,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切实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认真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做好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工作。大力推进“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家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坚持“绿色通道”制度;积极推进建立职业教育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教。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行为。坚决杜绝农村学校中的乱收费行为;信息公开,接受监督,进一步规范非义务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地逐步地解决好“择校”问题。实施更加积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努力开辟新的空间和渠道,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努力为广大中小学生创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本文根据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中宣部等六部委联合举行的形势报告会上的报告摘要编写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06年04月18日 11:24

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 - 维多利亚老品牌网址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