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十怕让大学毕业生“死守”大城市

作者:信息中心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6年08月18日 13:00  浏览: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毕业生却宁可找不到工作也要“死守”城市。基层单位对于人才的渴求与大学生“死守”大城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成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造成这一现象,既有大学生自身原因,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

  63%的岗位“空置”凸显大学生就业供求矛盾

  最近,浙江省举办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大中专毕业学生就业招聘大会。主办方组织了1500家企事业单位进场招聘,共接待了6万余人次的大中专学生。然而,招聘会最后的统计数据却十分尴尬:用人单位现场提供了2.2万个岗位,最后现场直接录用的仅为192人,达成初步聘用意向的也只有7590人。也就是说,还有占63%的1.4万多个岗位被“空置”了。

  为什么苦苦寻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们眼看着这么多的就业岗位却又不愿意去呢?据浙江人才市场一位负责人分析,就是因为这些岗位都是外地而且是基层企业、单位提供的。

  近年来,在大学不断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求职越来越难。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单位的人才缺口比较大。尽管各地按照国家要求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但是,数量庞大的大学毕业生仍然不愿下基层就业。调查发现,尖锐的供求矛盾背后,是大学生对于基层就业主观上的“五怕”和客观因素造成的“五怕”共同造成的结果。

  主观方面的“五怕”

  从对求职大学毕业生及其就业指导老师的采访看,目前大学生们对去基层就业在主观上有“五怕”:

  一怕“下去了”要“吃苦头”。受访的十几位大学毕业生在谈及自己为什么不愿到基层就业时,尽管几乎都未直接表达,但言语中流露出来最大的顾虑还是怕到基层工作要吃苦。

  一位高校负责学生就业的老师分析说,现今学校教育中“吃苦在先、享乐在后”的奉献精神教育长期缺位,反而有意无意地代之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的反向教育。比如,仍有许多小学、中学直至大学的老师在批评读书不努力的学生时,会用“恨铁不成钢”的口吻责备:“像你这个样子,以后只有当农民了!”“以后不吃苦受穷才怪!”难免会对尚未成熟的学生心灵产生巨大影响。另外,随着我国经济条件不断改善,大学生们大多生活较为优越,意志缺乏磨砺,难有勇气面对基层工作、生活条件差带来的艰苦经历。

  二怕“丢面子”。原本就生于城市的大学生会因被人家说“在城里找不到工作”而怕丢面子,就连生于农村的学生也很怕再回农村。许多来自县城、农村的学生表示,上大学好不容易使自己“跳出山沟沟”,进入大城市,这是全家人都引以为荣的事。要是毕业再回基层,别人会说大学白上了,全家都会一齐失面子。
 三怕“沉”下去就再也“上”不来了。一位不肯说出自己姓名和学校的男生说,他上大学的最大目的就是“混进仕途”。他说他在这方面一直有研究,知道组织人事部门有一个“选拔视野”。要是在城市单位工作,就始终会在这个“视野”之内,三两年混上个科级处级容易得很;而要是下到基层去,就脱离这个“视野”了,干得再好顶多也才能混上个乡镇干部。

  四怕“下面的那份‘冷清’太折磨人”。浙江科技学院外语专业的小李已在人才市场“泡”了很长时间。他说,找基层的一些单位确实容易,但他就是不去。“到了底下要吃苦还在其次,最可怕的是到时想找个能说上话的都难。”

  五怕过不了家长这一“关”。上海水产大学杭州籍本科毕业生小肖是家中的独生女,工作至今未落实。她说,也曾冒过应聘外地基层单位的念头,可根本就不敢和父母说。“反正家里说了并不急着等我赚钱,有合适的工作就去,没有合适的就慢慢等,就算一直没工作也会养我的。而我要是自作主张找个不称心的工作,他们‘一口气都会没了’。父母说到这个份上,我怎么敢不听他们的话?”

十怕让大学毕业生“死守”大城市

  客观方面的“五怕”

  在采访中发现,大学毕业生们不肯到基层就业,除了他们主观上的诸多原因外,也有不少客观因素使他们心存疑虑,归纳起来也是“五怕”。这些原因暴露出了有关方面工作上的问题,所以更应引起重视。

  一怕政策不落实让他们“上当受骗”。目前,各地按照国家要求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欢迎。但在执行过程中,不少大学生对于政策能否真正得到落实表示怀疑。

  一位已经下过基层的杭州某高校女生小张,谈起自己的经历就显得很沮丧。两年前她加入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队伍。她说,本来学校有规定,服务西部一年后报考研究生可免试入学。但一年后她报考时,学校却说现在的政策是考研加10分,但不能免试。她最终放弃了考研回到杭州找工作,结果没想到四处碰壁不算,很多单位连她在西部的工作经历都不认可。
还有一些大学生反映,真正能解决他们基层就业实际难题的工资、人事、户口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得不到落实的情况已是“见怪不怪”了。

  二怕下基层工作一时“不适应”,单位就翻脸不认人。一位大学生说,他是肯定不会接受基层单位或企业的招聘的。因为听到一些“过来人”说,现在越是基层的企业单位,就越是“讲实际”。你一去上班,就会逼着你马上上岗操作,和老职工们一样考核,而且还要你拿出更多的工作成果——给你的薪水比一般职工要多一点嘛。一旦做不到,老板往往就会毫不客气地降薪,甚至干脆“裁你”。

  三怕基层缺乏供自己施展才华和发展的空间。许多大学生都认为,目前基层单位除工作、生活环境差外,在用人体制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基层单位对人才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花了很大力气请来大学生,却不给他们发挥才干的空间,使大学生无用武之地。一些大学生还批评说,现在有些基层企业或单位,明明并不一定需要聘请大学生,但也来赶这个“时髦”,个别者甚至是有意识地“作秀”。这些单位或企业常常先是大张旗鼓地热情招人才,但招到人才后却不知怎么安排,使一些大学生有始无终,没了着落。

  四怕基层企业随时倒闭,自己随时有失业可能。有这种担忧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有位正在找工作的宁波籍女大学生说,浙江各地现在几乎连县城也都没有国有企业了,全是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这类企业虽说就业容纳量大,但“名声”却不大好,原因是企业本身普遍缺乏稳定性。“说不定你刚去工作没几天,它就‘倒灶’了。它一倒灶,我就得失业,到时再想回城市找工作就更难了。”

  五怕到基层工作后收入难以偿还上学时的贷款,一些贫困大学生对此尤其担心。浙江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许老师反映,目前绝大多数基层企事业单位给大学生的薪水待遇都远远低于城市单位。现在不少学生是贷款求学,如果到基层单位就业后收入不足以还贷,就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和道德压力。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06年08月18日 13:00

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 - 维多利亚老品牌网址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