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热点透视:社会转型期大学如何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作者:信息中心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08日 10:01  浏览:
拥有超过全国1/4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每年超过400万大学生走出校园,大学正悄悄改变社会的文化生态

社会转型期大学如何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11月2日,中国工业博览会高校论坛现场。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45分钟的主题演讲引起与会近百位中外大学校长的强烈共鸣。他围绕“大学对社会文化的引领作用”所作的全面阐述成为论坛期间最热的话题。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坦言:在中国,当每年超过400万的大学生走出校园,当大学所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超过全国总量的1/4,大学实际上已在知识创造和科技传播的过程中悄悄改变着社会的文化生态。

引领文化,推动社会转型

大学自诞生以来,聚集了大量科技、文化精英,通过知识传播、知识创造,以及与社会的互动而对社会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引领文化既然是大学的重要功能,大学也就自然成为了社会文化发展的中心。许多大学校长认为,大学因为有科学、民主、创新的精神理念,有开放、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有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文化积淀,因此不断激励着新思想、新学术的产生,为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往往在社会转型、生产力水平跃升,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学的这一功能才会凸显。

有资料显示,欧洲中世纪的大学培养出了一大批像但丁、哥白尼、伽利略、培根等大学者,他们创造并引领着欧洲的新文化,为其后来的文艺复兴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样,在我国近代史上,北京大学等高校在新文化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就是大学引领文化的典型案例。可以说,没有近代大学的引领,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化近代化就要推迟。

大学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的独特组织,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在21世纪,大学已成为社会中最前沿的组织,它在国家兴衰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城市创新体系的建设中更为举足轻重。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告诉记者,从这个角度看,激励创新、鼓励实践、包容个性、宽容失败,大学要成为创新型文化的开拓者;在校园周边所形成的知识社区里,大学又要成为学习型文化的倡导者;注重让人才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企业家精神,大学还要成为可持续发展文化的培育者。

凝练校训,积淀文化精神

大学要引领社会文化,首先必须形成大学自身的文化,而有生命力的大学文化是其精神核心。对于如何形成这种代表大学精神的自身文化,大学校长们几乎都提及一个细节——校训。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许晓鸣认为,校训是大学文化精神的物化。时下,一些大学往往把校训作为一种时尚来追求,简单地把校训理解成为词藻的堆砌,或是像玩文字游戏。有些校训脱离了文化背景,脱离了办学传统,脱离了现实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以至同质化倾向较为严重,富有个性却又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治校精神的校训鲜有所见。

在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教授杉本孝的记忆里,印象较深的校训是中山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位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的教授说,此校训出自《中庸》。当时,孙中山先生在建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时把这十个字作为校训,意在培养学生以博学为目的,努力探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同时养成勤于提问、善于思辨的习惯,并最终把学问落实到实处,亲自躬行,从“学”到“行”五个环节,精辟地概括了学生学习知识、创新知识、传承文化的过程。

美国布莱恩特大学校长Machtley也给记者列举了一些国外大学的校训,比如剑桥大学: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哈佛大学:让真理与你为友;斯坦福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早稻田大学:学问独立,培养模范;澳大利亚国家大学:重要的是弄清事物的本质。他认为,这些校训体现了大学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人文精神,校训一旦确立起来,都将在漫长的办学历程中,坚定不移地守护大学的精神家园。

校训,一个折射文化精神的细节。它以其特有的方式无形中转化为控制力、感染力和凝聚力,传承历史,把握方向,弘扬精神,洗涤灵魂。

优化环境,平衡传承创新

对文化来说,其生命在于不断地进步与创新。只有在继承中不断更新的文化才能源远流长。没有再创造,就没有文化的真正发展。大学作为培育新文化的中心,始终辐射、影响、引领着社会文化的这种再创造。

然而,走在传承与创新间的文化进步必须依靠大学环境的不断优化。美国布莱恩特大学校长Machtley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10年前,你能想象谷歌、Ipot将改变你接受信息的方式吗?这些科技创新的成果都是大学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所孕育的。所谓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在Machtley看来是大学不故步自封,而是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立判断与分析能力。Machtley认为,生生不息的文化环境对于一所大学的发展,乃至她对周边社会的改造与影响实在太重要了。

瑞典隆德大学校长Hallgren对此表示认同,并认为大学良好的生态环境之所以能够引领社会文化,首先是因为具有学术自由的宽容环境和科学民主的大学制度,保障了文化的创新;其次是因为大学会聚了各学科专家,他们和年轻的学生一起进行科学研究,直接创造着形成新文化的种子;同时还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经过多年大学文化熏陶、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带着理想信念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

大学构建的创新文化环境随处可见,不少国外大学校长还向记者介绍,比如在教学中倡导师生互动,不拘泥于约定俗成的答案;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不同视角的学生走上讲台作报告,并接受师生提问;学校应该乐于接收有新想法的“怪教授”,并通过与企业合作,选择研究项目,鼓励学生探究技术解决方案。同时,创新文化还可借助产学研“联合体”辐射,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也是世界许多大学引领社会文化的又一种表现方式。(记者 沈祖芸)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06年11月08日 10:01

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 - 维多利亚老品牌网址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