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今年求职大学毕业生总量将超600万人

作者:喻京英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07年03月19日 15:30  浏览:
在2月28日结束的北京首场大型招聘会,第一天就吸引了两万多人参加。3月份,北京先后还有10余场各种类型的招聘会,总共将有10多万个岗位等待各类人才的加入。

  据了解,去年全国有120多万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后还没有就业,再加上今年的495万毕业大学生,今年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将超过600万人。面对就业难的问题,有关专家提醒,惟有求真务实和保持平和心态才是最理想的选择。

  -解决就业难要靠三方共同努力

  经过几年的躁动之后,大学毕业生为求职制作的精美简历已开始退出招聘会,取而代之的是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以及在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有调查显示,在就业市场中一些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有很高的要求,而毕业生在择业时对企业前景、专业对口、薪酬待遇等也都有高期望值,形成了就业市场的“双高”倾向。其结果导致一些大学生“自愿失业”,而他们逃避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则是继续读书。

  此外,就业学生对地区的选择过于集中,也是造成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原因。北京市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有高达62.2%的被调查者称,即便毕业时在本市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到基层、偏远地区及中小城市就业。

  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全国人大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要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要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通过开展促进就业的各项活动,使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能够建立更加便捷、相互沟通的桥梁;其次,教育部门在招生和教育全过程中要加强指导,使高校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第三,大学生本人也要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也应当愿意到需要人才的基层去,到最需要人才的中西部地区去。这样,大学生就业问题才能够很好地解决。

  -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

  前有博士生,后有本科生,夹在中间的硕士生就业显得比较艰难。据广东省教育厅最新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底,广东全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4.37%,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6.16%(其中本科97.25%,专科95.57%),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和专科生。

  有关人士表示,研究生就业难,主要受制于研究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希望找到薪水更高、待遇更好、工作更轻松的职位,多扎堆在人才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市,而不愿意去有大量需求的边远地区;不少研究生对3000元以下的薪资不予考虑,大多数人都期望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觅得就业岗位。

  而在用人单位方面,用人单位已不再盲目要求应聘者的高学历,而更注重实践经验。研究生虽然理论积淀较多,但实践水平可能不如本科生和大专生高。对于一些重能力重经验的企业来说,研究生并没有显示出自己的优势,特别是理科研究生更是如此。一些研究生感慨:不少单位门槛越来越高,我们的薪水要求一降再降!工作难找,“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已成为硕士研究生们难以言说的痛。

  -“海归”就业应更实际

  洋文凭在职场上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吃香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国留学始终保持着高涨的趋势。借出国摇身变为“海归人才”衣锦还乡,也成为不少人留学梦的终极目标。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统计结果显示,有35%以上“海归”存在就业问题,40%“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此外,留学成本使“海归”心理期望值也过高,使他们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培训中心有关人士表示,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上,重点是要找到工作,作为用人单位,员工的留学经历不是最重要的。现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已经越来越理性,他们在选才时不单看学历和身份“标签”,更要求应聘者具备企业需要的才能。“海归”在求职时要考虑自己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以为只要出国镀了金,回来找工作不成问题的想法肯定是行不通了。

  “人才什么时候都受欢迎。”有人力资源专家提醒,出国深造要有的放矢。只有那些认清自己的职业方向,有真才实学、国内短缺的“海归”人才才会很快被发掘,得到学以致用、大展宏图的机会。而那些想靠出国“镀金”找到好工作的人,很难经得起人才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07年03月19日 15:30

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 - 维多利亚老品牌网址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