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技术婚介所”为实验室和企业“做媒”

作者:不详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07年03月20日 16:26  浏览: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喜报频传:“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入选“2006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并已在山东投产,使中国煤气化技术在国际上领先;被誉为“钾肥生产历史性跨越”的青海盐湖集团无水氯化镁工程成为高校科研成果成功转化的经典范式……这些都是该校“技术婚介所”科学运作的结果。数据显示,去年该校成果转化率达52%,远高于全国高校的平均水平。

  这个“技术婚介所”名叫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它顺应化工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应遵循“小试”、“中试”、“工业化”逐步扩大的规律,先后启动了校内中试基地、科技园和化工园区中试基地,以服务于技术转移的过程研究,专为转化“做媒”。

  “建立‘技术婚介所’,是我校针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普遍转化率不高的瓶颈问题所作的尝试。”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告诉记者,高校科研成果如同“毛坯”,大多缺乏可靠的技术经济分析,无法直接形成成套工业化技术,从而削弱其转移能力,致使企业不敢轻易“接盘”,更不敢轻易投资。因此,高校和有关部门必须构建技术转移体系,在实验室成果与企业产业化间“架桥”,为“毛坯”成果“打磨”、“上光”、“包装”和“配套”。

  基于这样的理念,学校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下设技术市场部、知识产权部、工程设计研究院、环境咨询部、中试基地等机构,聘近百位专业人士担任“技术红娘”,帮助教授们将实验室成果与生产实际“对接”,实施“一揽子”服务。截至目前,中心每年为学校科研人员签订技术开发、转让合同300余项,合同金额达6000余万元,一个个科研成果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这条“阳光通道”中畅通无阻地通过企业投产。

  以青海盐湖集团无水氯化镁工程为例,它就是在学校“技术婚介所”的帮助下,成功实现成果转化的。如何将钾肥生产中的废料——含水氯化镁变废为宝,加工脱水后形成无水氯化镁,是个世界级难题。这项技术成果在华东理工实验室诞生后,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立即介入:其中工程设计研究院负责技术集成、产业化设计;中试基地进行“放大”研究;环境咨询专业人士赴青海开展环境评价、工程安全风险分析等。经过这一流程,将“毛坯”成果加工成“半成品”后,再与青海盐湖集团共同合作实施。目前,该集团正顺利推进年产1500吨的无水氯化镁项目,使我国成为继挪威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该项核心技术的国家。

  此外,学校大力加强工程设计研究机构建设,充实其开发研究、工程设计、技术集成能力,实现过程研究人员与工程研究人员的早期结合,以降低技术转移风险,节约成本和时间。该校工程设计研究院现已通过认证,并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开发型工程设计队伍及相关专业资质。针对技术转移中技术评价难的问题,学校着力建设技术咨询与评估体系,先后组建了为技术成果提供环评和安评咨询以及法律和知识产权服务的多方机构。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了一支由石油化工领域知名专家、企业家、投资专家等组成的百人专家队伍,呈现出完整的技术转移体系。

  如今,华东理工大学的校企产学研合作网正越织越密:与中石化、上汽集团等国内大中型企业,建立了20余家联合研究所或联合技术开发中心;与齐鲁石化、扬子石化、上海医药集团等20余家国家大型企业集团,签订了人才培养、科技合作协议;建立了全国高校石油化工技术推广频道和上海市能源化工技术转移平台;学校还发起创立了教育部第一个行业技术转移联盟——“石油化工技术转移联盟”,包括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在内的16所部属高校和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上海市科委、上海华谊集团成为首批“联盟”单位,共同推动技术扩散。

  最近,华东理工大学又在全国最大的化工园区——上海化学工业园区内购地326亩,建设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拉近与世界化工行业巨子的距离,推动国际技术转移,并依托学校技术实力在做好引进技术的吸收、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集成具有“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的自主创新型成套技术,提升中国化工产业技术能级。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07年03月20日 16:26

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 - 维多利亚老品牌网址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