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

作者:教育与职业  来源:教育与职业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13日 11:03  浏览: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与特征
  近年来,由于招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与此同时,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却不断攀升。如何解决二者间的矛盾,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周济部长曾指出:“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职业教育战线要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路子上来,与产业部门和企业一道,共同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把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三化”“四个结合”。即: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
  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是将在校内学习与在企业工作经历学习有机结合的教育计划,使学生既能获得学历教育,又能经历职业资格培训。(2)学校与合作教育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3)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都是经学校开发或认定的,是从事专业工作适宜的学习培训环境。企业对学生的录用是由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决定的。(4)学生从事的是合作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经营工作,企业对学生按正式员工要求和管理。(5)学生在合作企业的工作与其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密切相关。(6)学生在实践中的工作进展是由学校主导和监控的。(7)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查评价参加合作教育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8)企业要把录用和培养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作为发展企业和培养人才的企业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带来诸多的益处:长工作经验,长工作能力,长信息判断力,增加就业机会和对社会的体验,增加收入,补偿学费。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依据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依据是职业能力分析,包括职业描述、职业要求与培养目标、职业综合能力分析。下面以会计专业为例加以说明。
  1.职业描述。会计是一种以价值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管理活动,它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会计岗位的主要工作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进行汇报总结、提出管理决策建议等。会计执业的显著特征是处理单位与单位、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在协调单位内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以及与单位外部的关系。作为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会计要对单位的资金安全及其有效运作负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熟悉专业业务、掌握会计与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职业要求与培养目标。随着人们对信息化与社会化的理解和接受,会计职业的工作性质也将出现两大趋势:一是专业知识集成化,主要表现为以往从事单一岗位工作和基本会计实务的会计人员将大量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知识全面、实践能力强、能够承担起多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会计人员;二是指会计职业的社会化,通过建立会计事务所,集各种专业精英于一起,这无论对于企业账务的客观性、公正性,还是对于会计人员本身的透明性、独立性,无疑都是利多弊少。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应该是: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和比较全面的经济管理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强,熟练掌握会计软件,有良好的协调能力。为满足会计职业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能,熟悉会计专业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3.职业综合能力分析。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被西方公认是一种经济的、有效的职业能力分析模式,它以能力为基础,并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与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即DACUM表,确定学校应开设的专业,学校再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进行工作分析、任务分析、教学分析并进行教学设计与开发,组织教学的实施,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会计专业教育的目标要瞄准职业能力需要,这些能力分析的来源取决于一线的专家和同仁的意见。综合职业能力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KAQ(知识、能力、素质)确定的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能够胜任职业岗位对专业的综合能力的要求,先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然后分析培养目标的内涵要求;二是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应变与创新能力素质来充实专业的KAQ内涵;三是按照高职教育要求,尤其是可持续发展和应变岗位能力要求来分析KAQ结构。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方式
  培养模式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模式和运行方式,它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范型性。“2+1”工学结合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方法,是产学结合的重要载体。具体讲,就是三年教学两年在学校,一年在企业进行。校内教学,以理论课程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兼学部分专业课程,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实践环节(包括企业实践报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2+1”工学结合模式,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概念,而是通过创设校企结合的内外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运作模式上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其中,“十双”运作模式是“2+1”工学结合模式实践的支撑。“十双”模式是“双元”“双体系”“双纲”“双教材”“双师”“双基地”“双改”“双强”“双证书”“双身份”。
  1.双元。双元,即学校和企业要密切结合,形成双元驱动、联动、互动的关系体。双元驱动即发挥两个载体(理论传授载体、实践体验载体)的作用,调动企业培养急需人才的动机与欲望,驱动企业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积极性;调动学校开拓办学渠道和拓宽学生就业空间的动机与欲望,驱动学校利用企业资源的积极性,实现双赢。双元联动即在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上联动,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产品、业务推广上联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改变学校办学思想定位上联动,在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与改善企业人才结构上的联动。双元互动即企业经理人员成为专业建设的顾问,学校的教授到企业开展相关的理论咨询;企业学校协作攻关;开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等。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二法则。
  双元运作方式:(1)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主要领导亲自挂帅;(2)建立董事会,明确权利、义务关系;(3)开展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运作,规定校企合作完成的项目,以人才需求订单和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双方关系。
  2.双体系。双体系即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双线运行。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的课程设置是按层次结构来分的,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重视知识传授和记忆,课程易于编制,有助于打好理论基础,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但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自成系统缺乏联系、增加了知识的冗余度和学习时间等问题。为此,必须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并行、互动的课程体系。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觉得,图1的体系思路是可行的。
  这一课程结构突出了适岗、综合、应变、创新发展的高职课程特征,解决了素质教育、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问题,因而具有比较广泛的适应性。
  理论教学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围绕企业订单要求,逆序设置,即专门技能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及专业支持课程———职业素质课程,根据各层次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安排理论部分的内容。层级之间独立运行,同层级课程并行交叉运行,如国际贸易概论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前者先于后者;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属于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为同层次课程,分成两个课程并行交叉展开。形成理论认知与实践体验的互动、互补。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校内、校外课堂联动,实践环节遵循项目的方法,模块运作,逐层递进。校内课堂,分为两个渠道,即主导渠道和自主渠道。两个渠道互补、互联,相互照应。主导渠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见表1),要完成的实践内容。自主渠道是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参加的学生社团、俱乐部、各类培训、自主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等。校外课堂包括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产学合作、订单培养等。实践教学的运行步骤按照PDCA(即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循环进行。
  3.双纲。课程教学大纲是执行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实践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双纲运作,理论课教学大纲与实践课教学大纲独立运行、自成体系。 
  4.双教材。采用理论课教材与实践课教材分设的方法。理论课教材要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性,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尽量采用图示、表格、文字等多元表达形式,切忌长篇大论、文字冗长繁杂。实践课教材要结合实践岗位,基本采用学校自编的方法进行。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实训教材可以有四种表现形式:案例型教材、岗位训练教材、按活动项目编排教材、企业岗位培训教材。
  5.双基地。双基地就是要建立起设施完备、效果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外基地互相补充、各自发挥作用。校内基地应具有规模性、仿真性、系统性、超前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克服现实存在的一些客观的问题:一是签订协议的多,真正运行的少;二是短期参观见习的多,长时间接纳学生实习的少;三是接纳个别学生、部分学生实习的多,接纳批量学生实习的少;四是以需要劳动力为主的多,真正给学生按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辅导的少;五是以生产任务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生产企业,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的能力训练,企业既没有为教学服务的责任,也没有为教学服务的义务;六是技术含量密集程度不高。
  6.双师。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师的动手能力的提高最为关键,要建立一支既是工程师又是讲师的教师队伍。
  7.双改。“双改”就是要改革考核方式、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应以岗位需求作为质量考核标准,可以采用多元的考核方式,实行“三借、一过程”:借职业资格考试取代传统的考试,借上岗达标测试取代课程的考试,借完成规定项目取代课程的考试;强化过程考核,用过程的演练与环节的达标测试取代考试。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推行项目管理教学法、行为引导法、激励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等,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8.双强。随着外向型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计算操作与应用的能力要强,英语应用的能力强。
  9.双证。“双证”(或多证),是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对接的重要举措,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的必然要求。在具体运作办法上,要将职业认证纳入教学计划,学校建立职业资格鉴定站(所),为职业资格认证积极创造条件。
  10.双身份。产学合作、工学结合要从头做起,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学生入学后,开始实行预订单制,由企业和学生双向自主选择,企业选择学生,学生也可选择企业。被选中的学生分别由学校和企业、学生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意向书。学生成为在校学生的同时,也成为企业预约的员工。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07年11月13日 11:03

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 - 维多利亚老品牌网址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