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浙江首度出炉民生质量指数 个个与你的生活有关

作者:时报记者 陈小亚 通讯员 刘东  来源:青年时报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27日 13:03  浏览:
考察标准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精神生活”这十六个字

浙江首度出炉民生质量指数 个个与你的生活有关

杭州综合指数第一 嘉兴贫富差距最小 温州安全与环境最差浙江民生改善中的突出问题是就业难、收入差距扩大、房价上涨过快

以后,要问浙江人的日子过得怎样,“好”或“不好”这样的简单模糊回答将被具体的民生质量指数所取代。
何谓“民生质量指数”?通俗地说,就是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精神生活”这十六个字,进行调研后得出的数据。
昨天,浙江民生质量指数新鲜出炉。该指数由省社科联牵头,省统计局等13个部门参与调研和编制,是国内首个衡量民生热点问题的指数。
该指数的发布无论对普通市民,还是政府机构,都是借鉴性很强的“晴雨表”。
与浙江民生质量指数同步出炉的,是经深入调研后编写的《浙江民生发展报告》。
今后,浙江要继续完善“民生质量指数”的统计,且每年都要编写一本《浙江民生发展报告》。

浙江民生调研项目披沙炼金396选36
浙江省委领导十分重视民生问题。今年年初,省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主持“高度关注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课题研究。3月初,课题申报通知一经发出,396个调研项目就如潮水般聚到一起,不过最后仅有36个项目被确定为立项课题。
5月,课题调研启动。由省社科联牵头,13个相关部门参与了《浙江民生发展报告》的调研,并把当前浙江民生的现状与全国及相关省市以及全省11个城市进行比较,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民生改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分析浙江民生改善滞后于先进省市的领域及其滞后原因,调研、反映并深入剖析当前浙江民生改善中的突出问题。
反映人民呼声,使人民知情,政府知底。
这,就是《浙江民生发展报告》要做的。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生改善的三个阶段
《报告》(《浙江民生发展报告》的简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生改善历经三个阶段:一是从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的解决温饱问题阶段;二是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的实现低水平小康生活阶段;三是从90年代后期至今的全国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浙江民生质量与全国比较
2006年《中国城市居民质量报告》指出,居民的主观认同度和满意度,以及客观指标评估结果均显示:全国居民生活质量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地区、环渤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南沿海省市的居民生活质量居领先地位。因此,《报告》调研者选取了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和广东与浙江进行民生质量比较。
测算结果显示,民生质量的综合得分北京居首位,83.51分;上海第二,67.66分;浙江排第三,39.16分;广东略逊于浙江,29.63分;其后是江苏,26.33分;山东排第六,16.51分。
就单项而言,在物质生活领域,浙江排第三;精神生活领域,浙江排第四;就业与社会保障领域,浙江排第四;安全与环境方面,浙江排第五。

浙江省内11个城市民生质量比较
杭州综合指数排第一
    浙江省11个市的民生质量评价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就业与社会保障、安全与环境等四个领域33项指标。测算结果显示,2005年,杭州民生质量综合得分最高,接下来依次为宁波、舟山、嘉兴、绍兴、温州、湖州、金华、台州、衢州、丽水。
为何是2005年呢?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处处长谢利根解释说,因为统计工作今年年初才开始,而且这种涉及社会多方面、多层次的统计往往存在数据滞后的问题。
以2005年为例,杭州市民生指数为85.97分,居全省首位,且远远领先于居第二位的宁波市。杭州市民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就业与社会保障三个领域均居首位;在33项统计指标中,12项名列榜首。
仅在衡量物质生活指数的11个指标中,杭州市就有4个指标位居全省首位:人均消费支出、人均生活用电、人均公共汽车营运量、每百户私人汽车拥有量。

杭州安全与环境指数远低于舟山排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在安全与环境方面得分较低,仅位居全省第五位。
那是谁摘取了安全与环境方面的指数桂冠呢?舟山!统计显示,在衡量安全与环境指数的8个指标中,舟山市有3个指标位居全省前三位,其中安全感、市区空气综合清洁指数排名全省第一。

嘉兴贫富差距全省最小
2005年,嘉兴市民生指数为45.86分,居全省第四。就单项指标而言,贫富差距全省最小。

温州安全与环境排名末位
温州市得分较低的领域是安全与环境方面,排名全省末位。

浙江省政府保障民生部分相关政策及其实施效果评述
■推进住房制度改革,以住房市场化提高百姓居住条件【政策汇总】2006年4月,浙江省政府转发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规范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和工资基数,加强和改进职工住房公积金的征缴。同年6月,浙江省建设厅、民政厅和财政厅发布《关于实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的意见》。8月,浙江省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工作的通知》,规定各市政府每年要将土地出让净收益的5%以上用于廉租房保障。【实施效果】截至2006年末,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6.4平方米,与20多年前相比,人均住房面积增长了三倍。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96万平方米,所有市县全面实施城镇廉租房制度,1.85万户城镇困难家庭享受廉租住房,完成6110户农村低保家庭危旧房改造。
■公务员可自由报考,择优录取【政策汇总】2003年开始,浙江省建立了正常的机关补员制,公务员录用考试进入正常化,确定为每年举行一次。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公务员法,公务员考录工作开始进入法制化轨道。2006年7月,浙江省又出台政策,规定县乡两级机关今后录用公务员要从在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实施效果】2005年,我国公务员中尚有约38%是未经考试进入岗位的,其中相当一部分不是大学毕业生。浙江省自公务员实行大规模的公开招考以来,报考限制不断放宽,报考人数逐年上升。2007年,由于公务员招考放宽了对社会人员的限制,浙江省确认报考公务员的总人数为143626人,比去年增长12.4%。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报考的达10.35万,有2.1万名农村青年也参与了报考。
此外,对相关政策及其实施效果评述还包括“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积极促进城乡就业统筹”、“采取惠民政策,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百姓出行更为便利”、“大学生就业由‘包分配’到‘双向选择’”等。

当前民生改善中的突出问题
■失业率居高不下,5年间大中专毕业生增长4倍多
1992-2003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升高,虽然从2004年开始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3.51%以上。而且,目前城镇失业登记中男50岁、女45岁以上以及农村人口是不列入登记范围的,因此实际失业率尤其是农村实际失业率比城镇登记失业率更高。
另,2001-2006年,浙江全省的大中专毕业生从3.7万人增长到16.3万人,年均增速达34.5%。
至2003年11月底,杭州市两年内没有找到工作或是准备出国或考研究生的共有8000人;至2004年2月,杭州大专以上学历、由就业转失业的人员已有1.2万人。
■城镇劳动居民就业压力加大
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与1990年相比,2000年浙江农村劳动人口减少241.69万人;城镇劳动人口增加839.69万人,增长83.20%。同时,省际劳动力流动也发生较大变化。1990年浙江人口净流出省外70万人,2000年全省净外来人口达91万人,且外来的基本上是16周岁及以上的劳动力。
据估计,这10年间浙江省由人口流动而净增加的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在125万以上,其中有很多流入了浙江城镇,再加上每年大中专毕业生的增加和流入以及复员、转业军人的安置,浙江城镇的就业压力迅速增大。
■仍有部分群众对政府促进就业不满意
出自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2006年的调查显示,就业难的公众关注度为33.81%(城市居民为35.47%),列第五位(城市居民为第四位)。
2007年的调查中,被调查的城乡居民对政府促进就业,破解“就业难”工作的评价,有60.7%的人感到满意,28.0%的人不满意。其中城市居民58.7%的人满意,低于农村2个百分点;31.8%不满意,高于农村2.8个百分点。
这说明就业难是浙江尤其是城镇居民生活中的一大问题。
■城乡居民及内部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
1978-1990年期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缩小的,从2.01倍缩小到1.75倍。然而,1990-2006年,浙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却开始扩大,从1.75倍扩大为2.49倍,增长42.3%。
同时,反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也明显上升,分别从1981年的0.140和0.189,上升到2006年的0.323和0.361,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城镇居民内部和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都在持续扩大。
■少数城乡居民生活依然贫困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及其各自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结果,使浙江居民在普遍富裕起来的同时,尚有绝少数居民仍然生活贫困。比如,近年来虽然浙江加大了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开展了“欠发达地区奔小康”等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贫困县和贫困乡镇的脱贫目标,但2005年全省211个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752元(336美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1.3%,虽比2003年39.9%的比例上升了1.4个百分点,但仍未达到世界银行提出的1天1美元的国际贫困线。
截至200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000元的约还有548万人,他们的生活仍然贫困。同时,由于面向大众的廉租房、免费教育或文化娱乐公共产品、场所太少,使城市和农村低收入者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难以摆脱困境,他们难以享受到较多的改革开放成果。这是浙江政府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工作中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
■农村居民对当前收入差距扩大更不满意
2007年4月,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缩小居民之间的贫富收入差距都较为关注,但关注程度有所不同。城市居民的关注列为其各项关注程度的第7位,而农村居民的关注已进入前3位,说明农村居民对于当前收入差距扩大更为不满意,其改变现状,提高收入的意愿相对更为强烈。
■多数居民对房价上涨过快不满意
近年来,尽管一再调控房地产投资,但省内房价在高位之上仍然较快上涨。杭州主城区房价每年涨幅接近1000元/平方米,而且持续几年,目前主城区房产已经超过10000元/平方米。2007年上半年,全省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1%,涨幅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宁波、温州、绍兴、舟山、丽水等城市房价涨幅高于全省平均涨幅。
与房价快速上涨相比,浙江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偏低,无法满足中低收入者的需求。从2001年到2006年,全省住宅总投资中经济适用房的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而且一直低于同期别墅、高档公寓投资在住宅总投资中的比重。
据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2006年11月的调查,房价过高、买房贵,仍然是浙江民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关注度为34.61%;而在城市居民中,其关注度为39.56%,仅次于对医疗卫生、看病贵的关注,居第二位。
这说明,住房问题在浙江较为突出,全省多数居民对当前房价过高不满意;而其中城市居民不满意率更为显著,比满意的要高出34.5个百分点。
今年4月,浙江建设小康社会的调查中,被调查民众对政府解决“买房贵”问题的意愿强烈。他们希望政府所办的事,按调查中被访问者的意愿值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禁止房地产暴利(64.19%);对住房困难者实施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制度(60.4%);对大面积住宅和豪宅实施限制(24.9%);鼓励并支持合作建房(23.9%);其他(4.1%)。
此外,刑事犯罪发案率不断攀升、生产事故总量居高不下、道路交通和火灾事故多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等也成为公众关注的新热点。■当前影响居民公共安全的主要问题
2006年11月,省统计局对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24125名16岁及以上人口的“建设‘平安浙江’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抽样调查显示,交通事故、公共秩序混乱以及刑事犯罪是当前影响公众安全感的主要问题,关注度分别为43.3%、25.6%和22.3%。
值得关注的是,与上年相比,被调查者认为严重程度变动较大的是“拦路抢劫”,对其严重程度的评价上升了7.1个百分点;而对“入室盗窃犯罪”严重程度的评价,则下降了9个百分点。
这说明城镇居民家庭住宅等固定场所的社会治安有所加强,而对流动性犯罪的打击力度还有待强化。

■马上评论
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
□张海龙
多年以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张闻天曾经说过:“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
正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浙江民生发展报告》新鲜出炉。在全国,这是第一次。一直以来,浙江都领风气之先,这回也不例外。最关键的是,这次有关民生的调研,并非只是一次风气而已,而是一种持续的行为与观照,今后每年都会有这样一份报告朴素真实地呈现在民众面前。不夸饰成绩,也不遮掩问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行为准则与处事风格。
民生自古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也是一个政党的立党之本。民生不发展,则一切无从谈起。民生,即人民的生计。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缺一不可。
改革开放的目标就是发展民生,民生是重中之重。邓小平提出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重要标准;江泽民则在“三个代表”中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更提出了“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换到普通民众的视角,则民生其实就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精神生活”这实打实的十六个字。不穿化学物质超标的衣服,猪肉不那么贵,房价不要高得太离谱,春运火车涨价能先和大家商量一声,火车座位设计别那么故意让人不舒服,小孩子有安全的奶粉喝,能拿到一份安心的养老钱,去看病别误打误撞地进了天价医院,出门打工能如数及时拿到工资,能和用人单位签一份相对有安全感的劳动合同,有时间也有权利得到正常人的休假,有空闲能看看书看看影视让精神充实起来……其实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愿望,这就是民众眼中的最实在的民生问题。
所以,我们要力挺《浙江民生发展报告》所具有的现实态度。因为这份报告在汇报成绩的同时,也坦率地披露了很多当前民生改善中的突出问题——城乡发展不均衡,收入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强;社会保障水平,特别是农村的社保水平比较低;房价高、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等。
如此,政府在管理和决策时才会更有依据,知道问题何在,也知道如何找到症结。这是一个由各种利益构成的社会,而所谓民生,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在所有利益格局里,民生必须是第一位的,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此,则和谐社会自然来到。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07年11月27日 13:03

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 - 维多利亚老品牌网址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